2019浙江省多发性骨髓瘤学术论坛

发布者:于晓虹发布时间:2019-11-01浏览次数:1020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20191027日,浙江省多发性骨髓瘤学术论坛在风景秀丽的杭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主办,浙江省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承办,浙医一院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主任蔡真教授任大会主席。本次会议以分享交流“2019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会议最新进展”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全省血液病学的专家同道,大家怀着对多发性骨髓瘤新突破新发展的期待、更带着对患者沉甸甸的责任感,齐聚钱塘江畔,共同探讨交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发病率在血液系统肿瘤中位居第二位,是一组以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的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恶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CRAB症状,即高钙血症、肾功能损伤、贫血和骨质破坏并伴随有高粘滞血症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症状,对患者危害极大。

 

 

会议盛大召开

会议伊始,浙医一院血液科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的蔡真主任主持开场,蔡真教授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简单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要流程,宣布了会议的开始。

紧接着,蔡真主任为大家速递了第17IMW中有关的高危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强调了骨髓瘤在无症状阶段(MGUSSMM)肿瘤细胞内和细胞间的异质性也远高于预期,因此对低危、高危和超高危SMM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以实现个体化治疗,提出未来亟需新分子标志物及危险度分层系统的发现,以便更好地筛选出真正高危的患者,长期稳定疾病,甚至达部分治愈的效果,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本次会议有幸邀请到了来自浙医一院骨科的副主任医师、骨肿瘤诊治中心的副主任——陈斌博士,他从一个骨科医生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常见血液系统疾病在骨骼中的病变,用从医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影像学图片生动地展现了不同骨病变的放射学表现,为在场许多血液科医生解答了有关骨髓瘤骨质破坏的问题,是一次跨学科、多领域的学术碰撞。


 



 

会议精彩瞬间


     CAR-T疗法近几年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进展非常迅速,开启了骨髓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浙医一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的胡永仙主任为大家展示了其中心BCMA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分享了多个精彩的临床病例,特别是其中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个case,体现了中心免疫治疗的雄厚实力和对CRS的精准管理和判断,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共同憧憬了免疫治疗在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会议下半场,义乌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浙大一院派驻)的赵毅博士做了有关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危险分层的主题报告,在MM检测技术日益精准及分子靶向新药等新型治疗方案不断涌现的医疗背景下,如何利用MM预后因素选择适合不同患者的治疗策略困扰着大家,赵毅主任通过深度解读2019“梅奥”骨髓瘤诊断标准和检查等临床指南,对这一问题做了科学详尽的回答。


 


    浙医一院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的何静松主任介绍了多发性骨髓瘤的的全面管理,秉持“缓解程度越深,生存越长”的国际共识,分别就对初治适合移植患者和不适合移植患者的强化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做了系统全面的讲解,也带来了国内外在难治复发患者中使用Daratumumab新药治疗等多项临床研究。这对我省各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在骨髓瘤诊治方面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浙医一院骨髓移植中心的主治医师李奕博士带来了2019IWM会议有关“肠道微生态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相关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肠道微生物参与调节抗肿瘤免疫应答、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稳态、肠道微生态与MM 患者预后相关等研究进展引起了在场专家的极大兴趣,也为将来MM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会议期间还邀请了陈小会、陈怡、陈志炉、傅丽娟、江文华和邱雷共6位讨论嘉宾就会议内容展开了讨论:对于高危冒烟型骨髓瘤的诊治、骨髓瘤骨病的鉴别、CAR-T技术、MM的危险分层和规范管理及肠道微生态这几大报告,大家结合自己医院的病例,沟通交流、各抒己见,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由浙医一院血液科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心的蔡真主任做了总结,蔡真教授指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仍是不可治愈的,但现如今新药的研制、自体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及CAR-T等免疫治疗的出现,使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做出更进一步的突破。同时蔡真教授呼吁浙江省各个血液病临床诊治中心能共同携手,有机会就肠道微生态对骨髓瘤发生发展影响等课题开展合作,也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学术会议,让我们欢聚一堂,开拓视野,共话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