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良渚实验室第十七期血液与免疫学术沙龙在湖心亭会议室如期举行。此次会议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西湖大学的刘丹研究员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周帆研究员,分别为大家带来了题为“Dynamic encounters with red blood cells trigger splenic marginal zone B cell retention and function” 和 ”围着床胚胎发育与调控”的精彩报告。
刘丹研究员作为第一个讲者,也是9月份刚刚加盟西湖大学成立了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她主要介绍了自己在美国UCSF做博后期间的一些工作,主要围绕脾脏里面的B细胞与红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她利用了非常先进的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光镊技术、基因敲除小鼠以及小鼠嵌合体实验等,验证了小鼠脾脏的B细胞会特异性地通过CD97与CD55的相互识别,与血液中的处于高剪切力的成熟红细胞进行相互作用,由此激活脾脏内B细胞的下游信号通路,使得B细胞的功能更加完善。这一发现首次证实了脾脏内红细胞对B细胞的特异性调节,为我们理解B细胞在脾脏内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提供了全新的证据。
紧接着,第二个讲者周帆研究员为我们介绍了他从2020年在清华大学成立新实验室以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的基因表达调控。周帆研究员通过高精度组学与拟时分析,空间分布验证等体系,发现小鼠前后轴形成的关键细胞群体DVE和AVE具有各自独立的起源与发育轨迹;跨物种对比显示非人灵长类与人类胚胎前后轴形成过程中则仅含有AVE细胞;现有基于干细胞诱导/重构的类胚胎模型中不含有前后轴相关细胞群体。这项研究揭示了哺乳动物胚胎前后轴形成过程中关键谱系的起源与特化规律,为深入理解围着床胚胎发育与分子调控模式提供了线索与依据。
在场的学生和老师对两位老师的精彩报告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多位同学和老师围绕“B细胞与红细胞的互作”、“DVA和AVE的表观遗传差异”等方面纷纷提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刘丹研究员和周帆研究员分别做了详细的解答。最后良渚实验室血液与免疫方向第十七期学术沙龙报告在全场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